唐太宗李世民为何只有名而没有字?

发布日期:2025-09-06 02:00:57 分类:亚洲365bet 浏览:336

▲唐高祖李渊像

尽忠拓跋唯宗爱:可以参考一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情况:

建成有鲜卑字毗沙门,元吉有鲜卑小字三胡,史传两人都无字。

至于隋朝的情况,似乎不大好对比。因为隋朝立国太短,史书文宣方面还来不及做伟光正的粉饰,或者汉化还不够。李渊的表字倒是很奇怪。

风前几人老:嗯,这样一说,确实可能是李渊的几个儿子都只取了鲜卑小字。

另外长孙皇后的小字“观音婢”也不见于两部正史,或可作为史臣认为小字不雅、因而不记的一个佐证。

尽忠拓跋唯宗爱:对啊,这也是一个佐证。还有一个:

李世民的儿子一代也是有鲜卑小字的。李泰小字就是青雀。

但史书上就记载这么一段:上谓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人谁不爱其子,朕见其如此,甚怜之。”

要不是这段对话留下来了,李泰又是反面人物,他的小字也不会留下来。

elevatar:怀疑是安史之乱的时候国史被烧,韦述保存下来的史料恰恰残缺了这部分。

折冲都尉:那是佛教小字,不是鲜卑小字。再说这玩意儿之前又不是没有,啊瞒寄奴之类的。

明月照长安:阿瞒寄奴什么和鲜卑或者佛教全无联系吧。

折冲都尉:我是说,小字是早就有的。再说像大德三胡这样的也跟佛教鲜卑没关系吧。

雁南陈氏:石三伢子 算什么小字?

隋唐时代不少名人,史籍中都记载说“以字行”,不排除一部分人是表字失载的,墓志中确实也有此案例。

不过,应该是当时佛教和鲜卑文化的影响,中上层不少人小时候都取佛教名和鲜卑名,于是汉名就替代表字的意义了。

折冲都尉:如果不是出土碑文,人们不会知道李神通其实是名寿字神通。

也有那佛教词做正烃八百的字,比如王维,而且摩诘这词的意思尼玛居然还是妖怪。

猪突鸡肋:那个貌似跟鲜卑旧名或者佛教有关系,比如字观音,字那罗延之类的明显是佛教故事里面的人物。

纸衣瓦棺郭文仲:那罗延佛教金刚力士的名字。应该是教名。杨姓在鲜卑语里竟然有对应:“普六茹”。平时都是叫普六茹坚。

尽忠拓跋唯宗爱:佛教或者动物都有可能啊,像青雀、黑獭之类也是。李泰是青雀,宇文泰是黑獭。

猪突鸡肋:很有可能是佛经上的神物,还有李渊给几个儿子取得名字,元吉之后的都以元行,而之前的建成,世民,玄霸总感觉怪怪的,莫非也是翻译过来的名字吗?

好像记得从哪里看过,某些国家每人都有自己的保护神。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属于佛教传入鲜卑之后的习俗啊,小字跟保护神有关系吗?

尽忠拓跋唯宗爱:据说是游牧人习俗,生孩子时看到啥动物就以这个动物命名。佛教小字倒是后来北魏大规模信佛之后的事了。

猪突鸡肋:李元吉估计也是后来改名。

其实我很怀疑的李渊的祖上和杨坚的父亲都在西魏供职,可是给自己的子女取得名字都是单名,而之前的许多鲜卑贵族的单名都是改的,有的是出于自愿(宇文泰,字黑獭,有人分析泰和獭古代同音),还有的根本就是史书自己改的比如魏书中碰到很多太和以前的人名都直接改成了后来的汉名,李渊杨坚这种是否也是如此啊

一代孝子石敬瑭:程知节表示,本来俺有大名,但是怎奈何老百姓只认得程咬金的名号。

不动之戈:李世民的画押倒是保留下来了,和李世民平时的字很不一样嘛,这么细好象是钢笔写成的一样,唐代皇帝签名的可不多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